新学期,围绕“转设攻坚、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达标建设、硕士学位点建设”三大重点任务,审计学院积极推进“审计+”“+审计”发展战略,在非审计专业学生中探索实施“+审计”的培养模式。即从2025年春季学期始,面向所有非财经类专业开设《审计学》通识类课程(财经类已开设此专业课程),将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审计思维和审计文化精神有机融入其它学科专业,以审计示范牵引其他学科专业发展,形成审计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式高质量人才模式。
通识类《审计学》课程早已在南京审计大学非财经类专业学生中开设,该课程目前是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供全国十多所财经类、综合类和职业类高校在线学习。新编配套教材《审计学通论》获江苏省重点教材,且多次再版,得到读者和师生的广泛赞誉和肯定。本学期首批通识类《审计学》课程在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学院开设,授课学生800余人次,下一步将实现全校全覆盖。该课程负责人由尹平与和秀星两位教授担任,带领审计学教研室教师共同组成《审计学》通识课程教学团队,寒假中完成了“审计学通论”通识类讲义的编写,并于开学使用。目前,各项教学准备已顺利完成。
大数据分析表明,过去我们过多强调专业性,围绕专业培养人才,但是本科毕业后完全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学生终身从事本专业岗位的比例更小,要打破原有专业的小圈子,培养大视野、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延伸非审计专业学生的学识长度和宽度,培养跨专业、交叉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满足学生面临复杂的市场需求,拥有更多就业选择、升学机会和职业迁移能力,进而赢得更大发展成才空间,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
教学团队中的任课教师也纷纷表示,新开设的通识课程突破传统专业壁垒,通过"三个融合"实现育人模式升级:一是学科融合,依托江苏省重点教材《审计学通论》构建跨学科知识图谱;二是产教融合,引入真实审计案例覆盖其他领域;三是数智融合,配套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实现OMO混合式教学。
审计工作的提质增效对于保障经济安全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审计的方法论价值也已超越专业范畴。审计学院着眼国家审计事业蓬勃发展态势,依托母体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专业的特色品牌优势,正加快构建"审计通识教育生态圈",创新高质量人才培养战略布局。聚焦《审计学》通识课传递的风险意识、系统思维和合规理念的“大审计观”,注重塑造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将助力学生从容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文字:审计学院吴学翠
图片:审计学院陈雨棠